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甘肃整治白色污染:废旧农膜“重生”生态增收双赢

来源网址:http://www.qzcynt.com/

  庆阳市环县是甘肃省“全膜种粮”大县之一,由此每年产生的废旧农膜接近万吨,“白色污染”一度形势严峻。不但耕地土壤受破坏,马路两边的树上、电线上,沟渠下到处都是白色地膜,一刮风,满天飞。近年来,环县以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为抓手,按照“县有加工企业、乡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目标,建成10个废旧农膜初加工企业和50多个回收网点,废旧农膜回收量从2011年2000多吨上升到2014年8200多吨,回收率从20%上升到80%左右,年总产值超过了710万元,并且助农增收27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应。

  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依托县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因地制宜建立回收站点,实现了废旧农膜回收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七月的陇上乡下,塬上的日头毒辣。木钵镇的姚文虎正在地头捡拾废旧地膜,衣服已经湿透。“原来这上边都是。现在都看不见了,都变成钱了!”满脸淌着汗的姚文虎指着空中的电线说。马路边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这是县供销社奖给他的,去年他捡拾回收废旧地膜超过了100吨。在环县,像姚文虎这样的捡拾大户有近80人。

  “这些都是我们利用基层社发展的网点负责人,平时他们自己干,在春秋两季忙时都要雇人捡拾废地膜。”环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牛维哲说,今年环县覆膜面积达到130万亩,废旧农膜总量近1万吨,分布面广、量大、任务重,各个回收网点都是起早贪黑地工作,“废旧农膜埋在地下,难以降解,破坏土壤;随意弃置,污染环境,破坏形象;焚烧处理,污染空气,不利健康。当前,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回收利用。”

  “供销合作社通过与乡镇村组共同规划建设网点,统一标准,实现了重点覆膜区域全覆盖,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县、乡、村、户的四级联动机制。”环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戴仲文介绍。为了长远发展,环县政府制定了《环县废旧农膜回收资金补助办法》及《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由县供销合作社负责废膜回收管理及审核办理资金补助手续,县财政局向各回收网点核发资金,网点每回收1吨折纯后的废膜,县财政给予200元补助,并根据网点废膜运输距离远近,每吨给予不超过300元的运费补助。从2013年开始,环县废膜回收补贴资金从67.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

  “过去可能给老百姓一包烟或者牙膏、洗衣粉,都能换到废旧地膜。现在不行,老百姓都是自己把地膜捡拾干净,直接送到回收点或者在地头按市价卖。”戴仲文说,这几年的春秋农忙季节,在环县城乡公路上满载废旧农膜的三轮车、拖拉机、汽车随处可见。木钵镇高寨村瑞利塑业加工厂回收点的经理李世鸿说:“收购高峰期,每天少则收购五六十吨,多则能达到百吨。”

  木钵镇周湾村回收点的负责人白全鹏交完承包区域的废旧农膜后,就开着供销社配发的回收车进山上塬捡拾收购,车到不了的地方就肩背担挑。他说捡拾一车废旧农膜能卖300多元,县政府每吨还能补助近500元,年收入能达到7万元。

  环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苏治庭介绍,为了使回收价格相对公平,县供销社合作社确定了废旧农膜回收指导价格,制定了回收站点上门入户回收每公斤折纯价0.4元,农户到站点交售每公斤折纯价0.5元,站点向加工厂交售每方折纯价100元,兼顾了加工厂、回收站点和农户三者的利益。同时,供销社合作社向建设质量高、成绩突出的20个乡镇回收站配发了回收车和台秤,支持开展流动回收。

  废旧农膜加工利用布局——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扶持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能人大户在农村开展废膜收购与加工,有计划地搞好企业布局,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网点把废旧地膜收上来了,怎样变废为宝?大量的废旧地膜经输送带进入破碎机后,开始冲洗揉搓、粉碎甩干,旋即被输送至高温熔化箱变成液体,再经冷却塔进行冷淬——“浴火重生”后,废旧地膜变身为聚乙烯高压PE颗粒,成为铝塑板等建材原料,从而实现回收再利用。目前,环县布局建设了10家废旧农膜初级加工企业。“所有的加工企业都是市场化运作,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合作社进行帮扶。”庆阳市供销社合作社副主任梁鹏说。

  牛维哲进一步介绍,按照《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对于该县自建回收网点和回收队伍的企业,全部实行资金补助提效新机制,企业每生产销售1吨再生PE颗粒,给予不低于1500元的废旧农膜回收资金补助。

  为了全县21个乡镇合理布局网点和加工企业,县供销合作社积极协调部分加工企业迁址他乡建立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同时吸引社会能人创办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如正宁县能人张满成、杨建英投资500万元在木钵镇殷家桥村组建的环县建成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使得全县回收加工网点分布更加合理,辐射带动效益进一步提高。

  从环县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地图上看,各收购网点和10家加工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布局合理。“就近收购,就近加工,增加了企业利润空间。”环县供销合作社纪检组组长计永飞说,原来因为回收点少,加工企业比较集中,老百姓嫌路程远。布局合理后,降低了回收地膜的成本,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瑞利塑业加工厂是一家集回收、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塑料加工企业,公司承担着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的任务,生产加工正由初级向高端延伸。“原料非常充足,政府对生产加工出的成品还给补贴。”企业负责人李世鸿说。

  环县在抓好县级扶持政策落地的同时,还积极申报中央及省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相关的扶持政策项目。2011年至2014年,县供销合作社牵头共累计争取国家、省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补助资金1330万元,其中去年争取到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资金980万元,项目资金居全省首位、全国第四,取得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和增加农民收入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千难万难,真正重视起来也不难——

  有政府行政力量的强有力支撑,供销社系统全方位专业介入,加之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积极性,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网络日趋健全

  为了保证废旧地膜回收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进展下去,通过几年的探索,环县形成了一套工作模式,那就是“加工企业龙头带动,回收网点包片清收,乡镇辖区责任包干,供销部门全程监管,财政部门资金补贴”。

  “在废膜回收和利用两个环节,供销社作为地膜回收的牵头单位进行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实行对加工企业废旧农膜收购和再生PE颗粒销售环节的双向监管。”戴仲文说,供销合作社制定了网点给企业交售废膜时收购时间、收购标准、收购价格、收购票据的“四统一”制度,对每个企业派驻两人进行现场收购监督,在开具的统一专用票据上共同签字,网点凭票据到县供销社办理废膜回收资金补助手续。对企业再生PE颗粒销售环节,县供销社派员在发货装车前抵达现场监督,然后在过磅单上共同签字认可,发货后10日内,企业需将再生PE颗粒购买商出具的盖有公章、签字及留有办公电话、负责人手机号码的过磅入库单、接收货物票据、银行资金往来凭据三样证据提交县供销社,县供销社进行真实性核准,再根据企业月度生产用电正式票据进行审核后,方可给企业的回收站点兑现废旧农膜回收资金补助。

  “在集中收购期,供销社干部职工全部下到企业收购现场监督,公平量方折纯、现场开票付钱,保障了公平交易和回收秩序。”牛维哲说,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吃饭!

  在每年春秋两季揭膜、覆膜的关键时间节点,县上组织全县网点进村入户开展集中回收,做到一边田间清理、一边跟进回收,将回收重点放在了田间地头残膜集中区和道路沿线、村舍周边等散落区,以县社网点做带动,在回收旺季形成了“千家万户捡拾,千军万马回收,多家企业加工利用”。

  从2012年起,县委、县政府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到对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由县社供销社负责具体考核工作,并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兑现上年度考核结果。各乡镇与村、村与组也层层签订了废旧农膜回收责任书,由乡镇对村组工作进行考核奖惩。“每年初县政府召开一次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会议,会上县政府分管领导与各乡镇、县供销社负责人与各加工企业、回收站点分别签订乡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和企业网点《包片回收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全县251个村科学划定片区,实行乡镇企业、回收网点包辖区、包片、包区域捡拾清理废旧农膜工作机制。”戴仲文说,将平时考核督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评定年度捡拾清理废旧农膜优秀网点。

  2011年以来,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先进的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由县政府进行重奖,县财政用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奖励资金达45.5万元。姚文虎、白全鹏、曹建红、李成鸿等人分别代表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获奖,奖金1万元,该奖是环县所有奖项中,奖金额度最高的。

  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标准化废旧农膜回收站23个,村级简易回收点54个,并多方争取资金统一采购配发废旧农膜回收专用三轮车43辆,县供销合作社扶持轻型卡车6辆,今年以来已回收废旧农膜4420吨,加工塑料颗粒1130吨。环县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的各类从业人员达到了450余人,并成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记者简承渊

(来源:)